2011年9月21日,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由秘书长周鹤鸣带队对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LEPP)进行了期中评估。评估组专家成员包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陈畴镛教授、浙江工商大学郑勇军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周建松教授、浙江省发改委发展研究所卓勇良所长、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杨建华研究员、浙江工业大学周根贵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重点成果推广部部长袁清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省社科联民研处处长刘东主持。
首先,周鹤鸣秘书长对本次期中评估作了相关介绍,他从评估的内容和目的、评估对象和专家组成、评估原则、具体要求、评估结果等5方面进行了说明。同时他特别指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应该更好的发挥整合资源、培育梯队、生产精品、打造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在形成有效的学术规范,造就和谐的学术环境,培育良好的学术风气方面能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公认的学术高地。
接着,LEPP中心主任姚先国向与会领导及专家组汇报了2010年1月以来基地建设情况。LEPP中心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要学科依托,以“国际化、本土化、本地化”践行“顶天立地”,力求建设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和国内一流学术水准的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基地。中心设置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风险管理与社会保障、地方政府社会政策等三个研究方向。到目前为止,基地已经在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社会保障、地方治理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
2010年1月至今,基地核心成员共获得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3项,国际合作及其他课题58项;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论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8篇,被文摘类权威刊物转载5篇,一级期刊论文27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开展了多项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2010年1月以来主办了4次国际学术会议,2次国内省级学术研讨会。中心积极为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建议,如姚先国教授、周谷平教授、何文炯教授等主持完成的《“十二五”时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思路研究》,被国家发改委采纳。何文炯教授等运用风险管理理论,把寿险精算与非寿险精算理论相结合,反思了社会医疗保险筹资机制,研究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长期平衡问题,提出了社会医疗保险纵向平衡费率,得到学术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开辟了社会医疗保障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该项成果获得第四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一等奖,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为其颁奖。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关于设置社会医疗保险最低缴费年限的建议已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27条)。
姚先国还就LEPP中心的课题进展、资料信息库建设、科研管理体制以及经费使用等情况作了专题介绍,并提出了2011年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总体思路:即继续凝练学术方向,不断提升科研层次,在主要研究领域取得标志性成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实现出访与来访数量增加,交流层次和结构不断优化。在听取完姚先国的汇报后,专家组对LEPP中心进行了走访,实地查看了中心的办公场地建设、资料库建设、网站建设等工作,并对中心的科研人员档案、科研成果档案、学术会议档案、科研经费档案等进行了查阅。
专家组在进行了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对LEPP提出了反馈意见。专家组充分肯定了LEPP的已有工作,认为中心为其他同类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依托单位在有关科研管理制度中体现了对基地的管理;基地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和专题数据库,科研档案建设规范;基地承担了一批高层次研究项目,发表了一些高水平研究论文,研究成果显著,学术地位明显提升,促进了学科发展;基地为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基地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整合和集聚国内外同类领域的开放式研究,成效明显;基地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在国内外有较强的影响力,人才培养成效良好。同时,专家组也对LEPP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希望基地进一步加强人员交流等方面的开放度,强化与省内有关部门的联系,对其他基地发挥好引领、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