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1: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一定带来基尼系数上升吗?
——建立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之联系
周明海
摘要:本文将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相联系,考察了收入分配变动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和“中国模式”,我们发现三种模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使建立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明确联系变得十分困难。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利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框架统一地解释了上述三种模式。我们认为厘清功能性收入分配和规模性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须统筹考虑技能工资差距和社会保障程度。结合经验数据,我们得到以下结论:①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更多来源于日益扩大的技能工资差距和较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程度。②强调国家干预的“莱茵模式”由于较低劳动者内部差距和较完善的福利制度缓冲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对总体收入不平等的冲击。③“中国模式”体现了其快速转型的特征,要素收入份额、技能工资差距以及社会保障程度的变动都成为近年来收入不平等迅速扩大的重要来源。分配制度和分配结构的不同将产生相异的总体分配结果,并演化为各具特色的收入分配模式。因此,建立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的联系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政策工具用于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
报告2:
呼吁、治理与地方经济绩效: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型的反思
范良聪
摘要:目前,学术界倾向于把中国奇迹归之于经济分权和政治集权的结合,其背后的逻辑是在政治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种解释路径同时还为当前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怪现象作出了解释。这种把经济绩效归之于外部推力和压力的做法忽视了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要的社会变量。本文在赫希曼的退出-呼吁理论框架基础上对地方政府竞争模型仅只关注退出一种机制进行了反思,并认为退出-呼吁都是决策者决策的可选项。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呼吁机制可以通过规范地方治理而实现经济绩效的三种路径:一是通过有效的信息集成改进政府决策质量,二是通过共同生产改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数量和质量,三是通过监督约束缓解政府失灵。
时间:2011年9月29日(周四)19:00-21:00
地点:玉泉校区外经贸楼公共管理学院206
组织者:王同益(13429150275/634572,zjutywang@126.com)
欢迎大家参加~~~
下期预告(具体时间可能略有变化,待下期通知):
NO.2 10月12日 张海峰 STATA专题讲座
NO.3 10月19日 冯履冰 读研的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设计阶段性报告)
NO.3 10月19日 郑小诺 教育对农民工融合的影响(毕业设计阶段性报告)
NO.3 10月19日 章 菲 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因素(毕业设计阶段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