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应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LEPP)的邀请,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张旭昆教授在LEPP中心会议室做了题为“收入分配思想史”的精彩讲座,会议室内座无虚席,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的师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郭继强教授主持。
在本次讲座中,张旭昆教授围绕“收入分配思想史”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了经济思想史的发展过程。首先,他向大家阐述了学习经济思想史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研究经济思想史的三种研究视角,即科学考古学、科学心理学及科学社会学。同时他梳理了经济思想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开始到19世纪初为止,其研究重点是如何现实“富国裕民”,标志性事件是李嘉图发表《政治经济学及租税原理》;第二阶段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其研究重点聚焦于在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背景下如何做好收入分配;第三阶段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由于贫富差距趋于缩小,收入分配不再是经济学家考虑的问题,他们开始根据社会的需要来选择自己的选题。接着,张旭昆教授从威廉•配第开始对收入分配理论及价值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学者进行了逐个介绍,从杜尔哥的三个阶级划分理论到坎特隆对不同职业收入差异的分析,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克思的“生产价格理论”,从萨伊“分配理论”到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张旭昆教授还对研究国内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提出建议,即从长期动态因素、技术进步及政府政策等三个视角来研究。
张旭昆教授讲座风格轻松活泼,举例生动鲜活,理论阐述深入浅出,通过张旭昆教授的介绍使与会者加深了对收入分配思想史的了解。讲座的最后,与会教师和研究生还分别就讲座内容进行了提问,张旭昆教授一一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做了回答。
这次讲座是LEPP中心阅读经典的系列讲座之一,LEPP中心阅读经典是为了推进中心学术交流,提高中心学术氛围而开展的系列活动,今年将陆续开展多期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