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劼博士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2-09-25浏览次数:24

      2012年9月25日,耶鲁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助理教授陈劼来浙江大学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进行关于《Combining Normative and Positive Research - The Effectof Education Policies on Equal Opportunity for Health》的讲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经济学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老师、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讲座由何文炯教授主持。

      陈劼博士的讲座围绕论文《Combining Normative and Positive Research - The Effectof Education Policies on Equal Opportunity for Health》展开。首先,陈劼博士指出,虽然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关于机会均等的问题,但怎么样才算得上是分配均等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其次,陈劼博士就文章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展开。文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部分和实证部分,理论部分讨论了机会均等的衡量方法,主要讨论我们是否能设计出像基尼系数这样衡量方法,从而来衡量不同的结果是不是机会均等以及机会均等的程度。实证部分包括两部分,即有了这样一个衡量法则后,我们怎么样来做政策评估,怎么看一个政策对衡量法则的影响有多大,以及它是如何影响不均等的。

      再次,陈劼博士指出文章回答了两个问题,即怎么样来衡量均等和机会,怎么样来评估政策效应以及引起不均等的一些渠道。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文章中首先定义了机会均等的结果,采用的是健康这个数据。对于这个数据的选取,陈劼博士介绍了它的利弊性。也介绍了相应的一些基础词汇,即∧(机会均等的结果),E(有意愿的努力程度),C(环境),P(不同的政策)和T(不同类型的人)。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了一个方程式,什么样的政策是机会均等的政策,对任何人,有不同的C,重新定义了π之后,有了一个新的公式,判定排名的问题,机会均等的政策是指在不同的家庭背景来的人,同样的排名的人有同样的结果。得到的结果图中,由于是用1-5的标准来衡量健康,因此数字越大,则就表示越机会均等。而实证部分中,陈劼博士主要采用了两套数据,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的数据。第二个问题是研究如何衡量政策对方法的作用。文章中采用的是英国的公开数据。英国政策规定在1956年9月1号之后出生的孩子会在学校里强制多待一年,这个政策的持续性可以看出政策之前和之后的变化。

      最后,陈劼博士还阐述了机会不均等是由哪些渠道产生的,研究教育的分布是怎样研究健康的分布。陈劼博士认为渠道之一是只集中在外在环境上(C)对教育的影响上,外在环境会对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同时外在环境对收入和生活方式还有一个间接的影响,而这两者也会影响到健康。这三个渠道都会对健康产生不均等的影响。

      在陈劼博士报告之后,博士生姜俪、陆利丽、王秋实等都就文章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与看法。

      通过本次讲座,拓宽了中心师生的学术视野,加强了与国际同行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年轻学者之间关于学术问题的探讨,9月26日下午,陈劼博士在外经贸楼206讨论室还与博士生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学术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