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炯教授当选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

发布时间:2016-01-18浏览次数:5

      2016年1月16—17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China Disability Research Society)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全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程凯理事长代表第一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由丁元竹等270位理事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我校何文炯、米红、姚引妹、刘晓婷当选理事。在随后举行的第二届第一次理事会上,丁元竹等80人当选常务理事;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当选会长;郑晓瑛(北京大学教授)、郭春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负责人)、杜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关信平(南开大学教授)、何文炯(浙江大学教授)、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邹广文(清华大学教授)当选副会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研究室副巡视员、浙江大学校友(原杭州大学哲学系1990级本科生)厉才茂当选秘书长。

      第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以残疾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重点围绕残疾人实现小康面临的困难与实现路径等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张海迪在致辞中说,中国残疾人事业与千百万残疾人、与千百万残疾人家庭紧密相关。专家学者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就是对广大残疾人的最大关爱。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就残疾人事业发展发表了重要意见。论坛围绕主题设置残疾人基本需求与发展、社会组织与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扶贫与就业增收、大学生助残与包容性发展四个论坛。我校何文炯教授担任论坛一“残疾人基本需求与发展”的点评专家。他在点评时指出: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了解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的真实需求;要建立有效的机制,让更多的资源进入残疾人保障和服务领域,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以增强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对于面向残疾人的各项公共政策,要有清晰的学理基础,有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和绩效评估机制。此外,本届论坛还安排了校长专场,7所大学的校领导就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研究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交流。

      长期以来,浙江大学重视残疾人研究,组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方面的研究人员,围绕残疾人生活、福利和权益保障,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与政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和民间残疾人服务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研究项目,形成了一支重要的研究队伍,得到学界的认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浙江大学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建“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何文炯等完成的《中国残疾人津贴制度研究》获得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此项研究为国家建立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国发【2015】59号)提供了学理基础(见《中国社会科学报》第440期,2013年4月17日);2015年,何文炯教授受聘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单位后,浙江大学的残疾人研究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学界和业界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