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评审结果。我院陈国权教授主持申报的“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批准号:18VSJ05)中标,该项目核心成员包括景跃进(清华大学)、何增科(北京大学)、郑春燕(浙江大学)等教授。据悉,这是陈国权教授自2009年以来第三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奠定了其研究团队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近十年来,陈国权教授及其团队一直致力于“权力法治和廉政治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次中标项目“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其议题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构建统一高效的监督权集中行使体系研究,包括构建统一高效的监督权集中行使体系的现实困境研究、国内外监督体系建设的集中比较研究、监督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其内涵解读、监督体系良好运行的保障机制研究;第二,健全党内监督与完善巡视制度研究,包括对党的十九大关于党内监督与巡视巡察的新思想新理论提炼总结、巡视制度的历史变迁研究、同级监督与巡视监督的内在关系研究、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研究;第三,面向权力法治化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路径研究,包括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法律冲突与调整研究、国家监察委员会权力配置模式与机理研究、国家检察权的运行逻辑及其法律程序研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追踪与比较研究;第四,党领导下的监督力量整合与协同研究,包括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网络结构分析、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协同机制设计、党和国家权监督体系合力提升的策略;第五,党和国家监察体系法治化研究,包括强化对监督权的法治约束、监察体制改革法律体系构建、反腐败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升、多元主体协同监督机制的法治化保障等。
在此之前,陈国权教授已顺利完成“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研究”(2009年立项)和“反腐败法治化与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2014年立项)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成果《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一书获教育部第六届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权力制约监督论》一书获教育部第七届科学研究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
为了继续推进和深化“权力法治和廉政治理”领域研究的开展,在“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项目立项之际,陈国权教授于2018年3月17日邀请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北京大学何增科教授前来浙江大学召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理论研讨会”。一同参加会议的还有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多位专家同行。在研讨会上,何增科教授就改革开放“中国政治监督40年的变迁、绩效和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景跃进教授以“中国政治现代化研究的思路转变”为主题进行发言。随后,各位学者就巡视制度、监察制度改革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