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炯教授出席首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并作主旨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12浏览次数:368


20186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和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中共中央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王尔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以及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财政部社会保障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局和农村社会保险司的领导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40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黑龙江、吉林、河北、陕西、湖北、安徽、江西、云南、贵州、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人和保险业界代表200多人出席了会议。

论坛会场

本届论坛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名誉会长华建敏发表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司长李亢,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管局局长唐霁松,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司长刘从龙、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为民等作主旨报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党委副书记郭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秉文研究员、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林义教授、泰康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华、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毅、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华、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作主题报告。

何文炯教授作主旨报告和论坛总结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兼养老金分会会长何文炯出席会议,在上午作主旨报告,下午结束时作论坛总结。在题为“多层次养老金:第一层次是关键”的主旨报告中,何文炯指出,1990年代,国家就确立了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的原则。20多年过去,基本养老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补充性养老金发展缓慢,需求和供给均显不足,与人们的预期差距甚远。对于养老金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学界和业界对此有多种解释。他认为,补充性养老金发展之所以缓慢,政府扶持政策不到位、用人单位内部劳资力量不均衡、补充性养老金业务投资收益率低而缺乏吸引力等都是影响因素,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基本养老金制度定位不准确:现行制度公平性不足、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制度运行效率不高,有些制度无法保障基本生活,有些制度则偏离了保基本的原则。由于基本养老金与补充性养老金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因而基本养老金制度定位不当,可能无法保障社会成员在年老之后有稳定的收入已购买基本生活资料,同时也可能扼杀中高收入层参与或购买补充性养老金的动机和缴费能力。他指出,要重新思考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定位,重点是明确养老金在整个老年保障体系中的定位和基本养老金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定位。据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明确国民的养老金权益和基本养老金制度的定位,优化制度设计,使之尽快定型,给每一个社会成员以稳定的预期;二是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合理界定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照护保障三个项目的职责分工,为基本养老金制度“减负”,优化老年保障服务体系结构;三是着力解决动力机制和供给能力问题,努力增强中高收入群体参与和购买补充性养老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规范有序的职业年金(含企业年金)、商业性或互助合作性养老保险市场,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鼓励保险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投资回报率。何文炯在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要实现覆盖全民、保障适度、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建设目标,保障适度是关键:只有保障适度,才能覆盖全民;只有保障适度,才能实现可持续;只有保障适度,才能形成多层次养老金体系。

我校杨一心老师等参与论坛,并承担了多项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