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8-05-23浏览次数:962



519日下午,劳动经济青年学者论坛在蒙民伟楼357室进行。中国人事科学院田永坡研究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熊艳艳研究员、刘琼、潘慧瑜婷和茅铭芝等做了发言。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钱雪亚教授、浙江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赖普清副教授以及杭州市就业管理服务局王坚副局长、郭洪锦副处长等人参与了分论坛讨论。分论坛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海峰副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熊艳艳做了题为“the impact of rising Labor Costs on Commodity Composition of Manufactured Exports: Evidence from China”的报告。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文章试图研究这种成本的变动会对制造业商品的结构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将海关出口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相匹配,建了一个较为全面而细分品目的出口商品面板数据,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提高企业的出口。文章提出了可能的机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生了一个选择机制,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可以继续在市场中生产,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则被淘汰,那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则占领了这一市场份额。


浙江大学刘琼汇报的论文题目是“工资集体协商、员工参与与劳动者工资—基于杭州市企业-员工匹配数据的分析”。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提高劳动者工资福利、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最主要政策措施之一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而被普遍推行。那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效果如何呢?文章采用2012年“杭州市劳动关系和谐指数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使用OLSPSM的计量方法评估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工资效应。总体而言,工资集体协商并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即使是员工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工资效应。在工会垄断力量缺失情况下,员工参与的工资集体协商行为可能更多地被当作企业的管理工具,无法真正实现维权的作用。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田永坡研究员汇报的主题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估及对策研究”。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需求的增加,人力资源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劳动力市场配置效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此研究构建了一套包含7个维度28个指标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对 6个省(区)近千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得分。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初创和中小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为此,政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产业环境:第一,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第二,推进公共服务机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剥离;第三,搭建适合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


浙江大学潘慧瑜婷汇报的论文主题是“最低工资与城市犯罪率”。目前大多数关于最低工资的研究集中于其经济影响,本文尝试从最低工资的视角解释犯罪率的变化。基于Becker(1968)的理性选择理论等犯罪经济学理论,最低工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工资收入效应共同发生作用。研究基于2000-2015年的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GMM的研究方法研究最低工资对犯罪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犯罪率的影响

非单调的,而是呈现出“正U型”曲线的关系。

浙江大学茅铭芝汇报的论文主题是“性别同群效应的影响与机制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是个人能力提升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年来,学者们对中小学学校教育过程中的非市场行为开展了富有价值的研究,这些文献主要焦点是学生成就的同群效应。本研究试图回答班级中同伴的组成差异(性别组成)是否会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发生的作用机制。研究利用了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微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班级中男生比例越高,对于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成绩都是不利的;而且那些成绩处于更加弱势地位的学生受到的这种影响更大。这种性别同伴效应发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男生较多导致班级氛围受损,这种氛围影响了学生学习动机和老师上课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