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前30年间,中国医疗政策嵌入在高度行政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之中。行政协调在当时的中国成为所有社会经济活动的主宰性甚至排他性治理机制,医疗领域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后40年间,在改革与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医疗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大转型:第一阶段从1979—2002年,以调适性体制改革、行政治理弱化和市场机制发育不良为特征;第二阶段从2003—2012年,以国家再介入为特征,寻求行政治理与市场治理的再平衡;第三阶段启动于2013年,其特征是明确了新医改去行政化的大方向。去行政化着眼于各级政府推动治理范式和制度模式的创新,改变既有的行政力量大包大揽、行政机制主导一切的旧格局,让市场机制和社群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组织协调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协同,行政、市场和社群机制的互补嵌入,将成为中国医疗政策大转型的新范式。
基 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重大资助课题“走向去碎片化和去行政化:医疗保障局与新时代中国医疗事业的公共治理创新”(19YSXK02ZD);
全 文:顾昕:新中国70年医疗政策的大转型:走向行政、市场与社群治理的互补嵌入性.pdf
刊 物:《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