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 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28浏览次数:1708

1123日,“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民生保障与美好生活”为主题,由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人保财险杭州分公司和浙江大学等单位共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年会。

1123日上午,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主持年会主旨报告环节。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姚先国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参会嘉宾表示欢迎。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学的五位学者作了大会主旨发言。

何文炯教授主持年会主旨报告

姚先国教授致辞

中共中央党校丁元竹教授作了题为“网络环境下互联网的基础性和普惠性特征”的主旨报告。他从乌鲁木齐牧民40年的生活变化入手,深入讨论了互联网对公共服务的深远影响。他指出完善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制度完善、资源布局、体系建设、便民利民、智能服务能力提升、供给方式多元化。公共服务管理部门要从传统构架和习惯中解脱出来,变得更加智能、更加灵活,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

丁元竹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岳希明教授了题为“农村扶贫战略的转变:从开发式扶贫到保障性扶贫”的主旨报告。他重点讨论了之前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指出现有贫困人口超半数为不具有劳动力的人口,生产经营性扶贫资金对贫困人口的增收效果不显著,而现有社会保障投入规模小,且在分配上对农村居民不公平。他主张农村扶贫战略需要从开发式扶贫转变到保障性扶贫上来。

岳希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南京大学刘林平教授基于其在在南京、无锡、广州和佛山四个城市对家政工人进行的RDS问卷调查,了题为“近九成家政工人对工作充满热情——2019南京、无锡、广州、佛山家政工人问卷调查报告”的主旨报告,对家政工人的基本情况、工作类型、雇佣状况、工作态度、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用餐居住与休闲、技能培训和数字化应用等方面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对RDS调查方法在家政工人调查中的适用性也做了探讨。

刘林平教授作主旨报告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张军研究员在会上了题为“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设计的困惑”的主旨报告,对从事包括外卖、快递和滴滴司机等通过互联网提供终端服务的新业态从业人群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职业伤害及相应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详细对比了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三大建设模式的各自优势和劣势。

张军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实了题为“我国农村扶贫的成就与挑战”的主旨报告。李实教授以探讨中国40年减贫成效显著为切入点,将减贫经验概括为:中国政府长期坚持不懈的扶贫决心和努力、强大的执行力、务实可行的扶贫战略以及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李实教授也指出不同贫困标准带来不同减贫效果、减贫效果存在区域差别、特殊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较高、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有待提高、扶贫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

李实教授作主旨报告

1123日下午,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劳动与发展青年”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222室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六位学者聚焦劳动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南京大学曲兆鹏副教授采用来自中国老年父母的证据讨论了“多子是否多福”问题,他发现子女数量多能提高父母生活满意度,减少发生抑郁的概率,他还探究了经济和心理两条影响机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曲兆鹏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程令国副教授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农村养老保险收入对农村成年子女劳动力迁移影响的机制与后果,他指出农村养老金通过放松家庭信贷约束,使老年人退出高强度生产劳动,进而增加家庭辅助劳动,提高子女外出打工概率。

程令国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东南大学马超副教授基于价值医疗的概念——控费但不损害健康,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他以最早开展长护险试点的青岛市为实验组,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估计了长护险对医疗费用和健康的影响。

马超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厦门大学叶茂亮副教授聚焦团队激励问题,基于实验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和愧疚厌恶理论,在真实努力实验中,探究了平均分配、个人计件和赢者通吃三种分配方式对生产力的激励效果。

叶茂亮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金樟峰博士讨论了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村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关系,提出户籍控制的削弱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通过将贸易自由化纳入分析框架,他指出贸易自由化通过削弱政府对人口流动的控制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

金樟峰博士作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乐君杰副教授从代际传承的视角研究了夫妻家务时间分配差距产生的原因,并对行为示范效应和性别角色观念两条影响路径进行了验证,审视了家庭领域的性别平等问题。

乐君杰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1123日下午,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新经济的社会保障问题”论坛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三108会议室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的风险保障”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刘凯副教授了题为“数字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学术报告。他回顾了各种理论视角下雇佣行为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重点阐述了数字经济中“去雇佣化”现象的由来,指出了基于“工作交易”的就业格局将成为一种常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基于工作交易的社会保障体制,作为对数字经济对俾斯麦社保模式的挑战。

刘凯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孙中伟副研究员了题为“新业态用工对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的学术报告。他指出新业态从业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是由于社会保险的挤出效应,从传统就业形态转入平台就业形态的。当前的社会保险体系无法适应多元化的就业形态,需要开发更符合新业态就业情况的保险产品,推动组建新业态用工的行业协会以及劳动者协会,推进基本劳工标准的实施。

孙中伟副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香港中文大学戴海静副教授在会上了题为“新自由主义下的平台经济与家庭”的学术报告。她从劳动福利和家庭福利的角度出发,回溯了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逻辑,以香港为例指出了新自由主义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了女性在工作家庭平衡中遇到的问题,呼吁更多地关注平台经济大发展背景下的公共劳动保护和家庭保障问题。

戴海静副教授作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马高明博士作了题为“杭州外卖骑手的社会保障需求”的学术报告。他分享了基于WRDS调查技术在杭州外卖骑手调查中的应用情况,结合调查结果,他重点探讨了骑手们对于各类风险保障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还结合各地职业风险保障各类试点政策的调查结果,提出了职业伤害风险保障多元治理的政策建议。

马高明博士作学术报告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章明副局长了题为“建设覆盖更广泛的工伤保险制度”的学术报告。他介绍了杭州市在探索增加工伤保险覆盖面方面做的探索,指出杭州的工伤保险在覆盖面、参保形式、地域统筹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未来将针对新业态从业人员,用制度创新推进实现工伤保险更广泛覆盖。

章明副局长作学术报告

人保财险浙江分公司互联网保险部李林总经理了题为“新经济时代的保险创新”的学术报告。他基于商业保险实践的视角,从保险公司实践中遇到的法律关系不明确、多样化的风险交织,碎片化、即时性的保险形态和更高的保险管理体制要求等方面,总结了保险公司如何为新业态从业人群提供保障和服务。

李林总经理作学术报告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2019年年会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