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民生·治理”名家讲坛系列第十六期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0-09-09浏览次数:273

张会平教授发表“面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政府数据治理”的学术报告


202096日晚,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学科发展中心主任张会平应邀发表了题为面向公共服务智能化的政府数据治理:实践逻辑与路径优化”的学术报告。本次会议采用钉钉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政府的240余人共同参与。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行政管理研究所共同主办,行政管理研究所副教授高翔主持了本次讲座。

张会平教授首先刻画了公共服务未来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一是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导向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二是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提供更具可及性的公共服务,三是以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需求为重点提供更加精准化的公共服务。他指出,智能化是实现高质量、均等化、差异化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其中,数字技术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它还能够驱动公共服务创新,形成“最多跑一次”、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政府数据治理是数字驱动公共服务未来发展的关键。张教授从政府数据范围,以及政府数据的共享、开放、应用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他指出,广义来说,理论层面上的政府数据就是公共数据,但实践中不同城市的公共数据定义仍然有所不同,如银川市就以城市数据代替了公共数据的概念。从公共数据的治理方式来看,我国在国家层面形成了政府数据共享的顶层设计,各地则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了创新,如上海市建立以了应用场景为基础的授权共享机制,成都市特别强调应在5日内完成问题数据的校核,银川市突出了数据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但总的来说,当前各地政府数据共享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基于实践观察,张教授认为有三个因素限制了政府数据共享。第一,缺乏数据共享的类型界定。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不同行业数据的共享标准,各地都在自发探索,缺少统一规范。第二,缺乏数据共享的激励机制。当前,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多为无偿使用,这就导致数据供给方缺乏提供数据的内生动力。第三,数据共享的协调成本较高。在实践中,高位推动成为了地方政府解决数据共享问题的主要方式。

政府数据治理中的另一个问题是开放数据的价值挖掘仍不充分。张教授指出,目前开放数据的创新应用主要有开放数据集之间的关联创新,以及开放数据集与自有数据集的关联创新等两种主要模式。他认为,由于缺乏政府数据开放方面的顶层设计,且开放数据质量普遍较低,第二种模式更有可能催生创新应用。张教授进一步指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本身都无法保证政府数据的有效应用。以更好挖掘政府数据的价值为目标,政府应针对具体场景构建良好的数据生态体系,企业则按照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来设法获取数据,并更好运营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生成的新数据。

那么,如何优化政府的数据治理呢?张教授指出,政府数据治理包括“对数据的治理”和“用数据治理”等两个过程。“对数据治理”是指把数据作为治理对象,是数据形成的前端。其中,政府需要更好管理数据采集、共享、开放、交易等全过程;“用数据治理”则是把数据作为治理手段,是数据应用的后端。它包括数据分析和场景运用等内容。张教授认为,在数据形成的前端,政府需要把城市作为政务数据聚集和数据要素配置的关键节点,政务部门则要以场景为导向梳理和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在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城市数据将孕育出由众多活跃行动者构成的生态系统。数据分析则会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方面,它可以转变政府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人员数据意识和能力。张教授指出,数据治理研究的两个方向,一是以数据分析为切入点,改进数据的应用和形成,二是应通过深入场景,注重“介入性”的研究。

在讨论环节,张会平教授详细解答了关于数据被遗忘权、个人隐私保护、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如何有效嵌入政府治理、数据治理是否能够重塑治理主体结构等问题。

 

(图/文 应 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