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由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面向“十四五”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海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的学者,以及中国老龄协会、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老年产业协会、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促进会、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专业人士150余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何文炯教授主持开幕式
学术报告会之前,举行了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作为全国首批老龄科学研究基地的授牌仪式。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教授和中国老龄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博士专程来到杭州为该中心授牌。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省老年学会原会长徐鸿道先生和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江洪教授分别作了简短致辞。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主持。
徐鸿道先生致辞
周江洪院长致辞
学术报告会先后由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先国教授和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何文炯教授主持。来自中国老龄协会、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南京大学、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以及浙江大学等单位的9位著名学者先后作了大会主旨发言。
姚先国教授主持学术报告会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朱耀垠教授的发言题目是“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供给中需要解决的政策性问题”。朱耀垠教授从人社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导入,梳理了我国长期护理服务的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管理办法,着重从政策导向、照护重点、制度衔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做好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相衔接、与现有的养老服务补贴标准衔接、与优抚保障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相衔接,形成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合力。
朱耀垠教授作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积极应对老龄化需加强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彭希哲教授在解读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提出的五项基本战略举措后,简要介绍了由复旦大学牵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社科院共同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应对老龄社会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更新老年定义,扩展政策应对空间并营造理性社会氛围的重要性。彭希哲教授指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家庭观念、地理区位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问题上可以发挥独特的优势。
彭希哲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考”。张车伟教授重点分析了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和机遇,指出除了要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外,更重要的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收入保障和养老服务体系来应对这一挑战。张车伟教授指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培育并发展养老服务业,要让政府补贴成为撬动老年消费和企业投资的杠杆,形成企业、个人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局面。
张车伟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丁元竹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中文‘社区’的由来和发展及其启示”。丁元竹教授从中文“社区”概念的由来、Gemeinshaft和Community的传播及不同认知路径、新中国成立后社区概念使用情况、研究结论和建议四个方面,全面分析解读了“社区”在中文语境中的涵义,提出要关注作为基本社会单位的社区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从社会基本单元培育基层社会组织,完善社区工作方法,为老龄人群营造理想的社区生活,共同建设幸福家园。
丁元竹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原副会长、南京大学童星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网络智能年代的积极老龄化”。童星教授重点分析了网络智能技术时代对老人群体的影响,指出:冷酷无情的网络智能技术,改变了老人花一辈子时间才熟悉的社会规则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老年群体“网络智能年代的新障碍”。童星教授从开发“适老化”智能服务软件、服务部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适当保留部分人工服务、晚辈帮教长辈使用智能手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将帮助老人克服网络智能技术障碍社区纳入居家养老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
童星教授作主旨发言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原主任张恺悌研究员的发言题目是“难点与发力点——对十四五养老规划的思考”。张恺悌研究员着重分析了“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制定所面临的三大难点问题,即:历史方位不同、工作要求不同、社会认知明显分化,认为“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的目标必须与远景目标有机结合,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他认为,编制“十四五”规划,要牢固树立积极老龄化的理念、提高规划执行力、对热议话题保持冷思考、调整养老服务发展策略,掌握国际话语权和解释权等具体对策。
张恺悌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服务分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连斌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一小’‘一老’两手抓”。青连斌教授从人口老龄化的两个主要因素人口预期寿命和生育率出发,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也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养老保障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确保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并削减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二是完善和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顶层制度设计,主动作为有效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青连斌教授作主旨发言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健康老龄化:何以可能?”。陈友华教授重点分析了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健康老龄化是一种发展理念,在实际运行中,健康老龄化的所有努力,都是在加重养老、医疗与照护负担。陈友华教授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五项措施:将生育率维持在更替水平附近、尽快延迟退休年龄、建立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养老、医疗与护理等方面支出、加强老年护理队伍建设。
陈友华教授作主旨发言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教授的发言题目是“缩小财富分配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李实教授分析了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可能性并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他认为,因为收入流动性的降低、新技术带来的就业极化、代际流动性的降低、财产加速积累及其分配差距的扩大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收入差距近期出现缩小的可能性不大。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要保持长期稳定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兼顾“公平”与“效率”、建立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机制、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均等化机制。
李实教授作主旨发言
主旨报告会之后,还举行了“养老服务论坛”和“民生保障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