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8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教授应邀来我校学术访问,并为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式养老及其未来想象”的学术讲座。这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5年院庆系列讲座——社会保障学科“安社·砺新”协同发展计划之一。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浙江大学风险管理与劳动保障研究所、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由何文炯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岳经纶教授,浙江大学顾昕教授、刘涛教授、苗青教授、张翔教授、刘晓婷教授等30多位师生参加。
胡湛教授分析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指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快,养老任务繁重复杂,亟需探索符合国情的养老路径。他强调,“养老”在中国不仅是物质照料,更承载着家庭伦理与文化传承,根植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理念,区别于西方“elderly care”的功能性表达。他进一步从家庭文化视角,剖析了中国养老的“家本位”特征,认为未来养老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家庭文化的支撑与延续。在谈及技术赋能养老时,胡湛教授指出,养老机器人、AI数字人、智慧健康养老等新兴技术正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但同时也伴随伦理风险。他提出,数智养老的发展应坚持“赋能”与“赋意”并重,不仅关注老年人的再机能化与再社会化,更应注重再家庭化与再人格化,推动技术与文化、伦理的深度融合。
浙江大学刘晓婷教授在评议中指出,中国式养老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涵离不开家庭的支撑,胡湛教授的讲座再一次强调了旨在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在中国式养老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意义。人工智能时代不仅对中国式养老起到赋能的作用,更会带来养老体系的深刻变革,未来期待更多的学者在跨学科融合中取得突破性成果。
随后,与会师生围绕“如何理解中国式养老的文化内涵与未来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