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炯刘晓婷杨一心等出席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0


20251025—26日,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南京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残联副主席李东梅,江苏省副省长陈忠伟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学者和残联系统专业人士出席论坛。我校何文炯、刘晓婷、杨一心和研究生胡晓毅、纪楠楠、柯亦婷应邀出席。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与会代表围绕“提升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包括面向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面向残疾人的专项服务,此类公共服务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规划中一直单列,足见其重要性。随着时代进步,此类服务项目增多、惠及范围扩展、保障程度提高,成为我国残疾人基本权益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应该看到,由于缺乏公共服务标准,残障朋友未必都能得到与其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各种残障类型之间),从而影响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影响残疾人基本权益实现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因此,需要按照“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的思路,加快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化。他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与服务质量的关系,解构了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的要件,提出了推进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化的思路:一要明确残疾人公共服务为中央事权,逐步厘清中央与地方、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二要充分注意到残疾人服务需求的复杂性和动态性,逐步完善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三要建立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评估考核机制;四要提高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的透明度;五要注重残疾人公共服务标准化进程中的技术赋能。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晓婷教授主持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分论坛。在分论坛上,胡晓毅同学作了题为《“以老养残”家庭:基本状况、现实困境与保障构建研究》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浙江省“以老养残”家庭的家庭结构与特征,并提出了完善其社会支持体系的路径与方法。纪楠楠同学的《残疾人福利资源错配分析与矫治研究》报告,总结了残疾人福利治理目前存在的系统化碎片困境,提出了提升残疾人政策瞄准精度的一系列有效措施。柯亦婷同学围绕《新业态助残就业的企业路径探索与社会价值共创——基于圆通“圆梦行动”项目的案例研究》进行了发言。她以“圆梦行动”为案例,探讨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通过新业态平台企业的创新探索,打破传统残疾人就业壁垒。在分论坛点评环节,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一心副教授指出,本次分论坛生动展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的丰富成果,展望了未来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重点,希望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应更加注重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应用,以推动残疾人研究学术繁荣。



在第十九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举行之前,10月24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举行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和第八次常务理事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教授主持了第三届第五次理事会。在会议讨论阶段,何文炯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残疾人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和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残疾人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的研究工作和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