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不是一夜之间的改革,其发展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转型过程。为了揭示土地要素市场化过程中的核心治理结构,本文从央地关系的视角出发,刻画了一种分权的土地经济管理和集权的土地行政约束的治理结构,这种央地间的治理结构是理解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的钥匙。本文进一步通过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在土地管理上的四轮互动来印证上述治理结构。在前两轮的互动中,因为中央对地方在土地经济管理上的依赖而不得不对地方让步;而后两轮的互动中,中央因其管理目标上的调整而设计了四个妙招,推动地方政府不仅继续努力实现土地经济效益,也不得不重视经济高质量发展、存量用地优化、农民利益反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这些互动过程也揭示了中央政府在土地经济和非经济目标上的动态权衡会不断塑造上述治理结构的具体内容。可以说,中国土地要素的治理在结构上的稳定而在内容上的不断优化,推动了中国土地要素市场化的进程并保障了其质量。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JZD013)的资助;
刊 物:《国际经济评论》,20201年第2期。